2014年之前,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韩院小学还是一所走读式六年制完全小学,家远的学生只能借宿在学校周边的农户家里。“山区交通不便,再加上校舍破旧、师资力量薄弱,年轻教师留不住,学生不断流失。”校长戚玉方曾为此一筹莫展。
但从2014年起,宕昌县大力实施“全面改薄”项目后,韩院小学发生了逆转。“教学楼、宿舍楼和餐厅齐全了,还配备了洗澡间,学生每天都能喝到热水,住宿的每周还能洗一次澡呢。学生人数也从原来的160人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戚玉方高兴地告诉记者,办学条件的改善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个家庭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教育红利”,也让教师坚定了扎根乡村的决心。
韩院小学发生的巨大变化,是近年来宕昌县“全面改薄”工作的一个缩影。
“当时,全县的状况是贫困面积大且深,教育发展动力不足,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布局分散、校点过多、学校规模过小、办学条件差等问题,‘全面改薄’任务相当艰巨。”宕昌县教育局局长宋世忠说,县委、县政府将“全面改薄”纳入对各部门综合考核的重要指标,层层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压实责任,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县改薄办不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不定期组织质监、监理、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人员检查施工质量,及时发现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监督施工单位保证工程质量并达到优质工程。
此外,县委、县政府每年专门召开教育专题工作会,专题研究解决“全面改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优先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在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外,还出台了一系列相关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减免相关收费项目,降低学校建设成本,并开辟“快速通道”和“绿色通道”,大大缩短了手续办理时间,加快了项目实施进度。
地处大山深处的菜地湾小学就是其中受益的一所学校。
“2014年我刚来的时候,都没有地方住。学校就几间旧房子,下雨天还漏水,土操场坑坑洼洼,条件很苦。”记者在菜地湾小学采访时,“90”后校长彭正安一说起“全面改薄”前学校的情形,就不住地摇头感叹。
去年春季,投入资金达179万元的新菜地湾小学投入使用,灰白相间的二层教学楼在青山绿水间格外显眼。
“操场也硬化了,教学设备配置齐全了,功能教室和信息化教学设施一应俱全。”彭正安说,新学校建成后,很多转出去的学生纷纷回流了,春季一学期就增加了20个学生。
截至目前,宕昌县已投入各级资金近1.6亿元,完成校舍建设项目107个,设备购置项目投入资金达6735.55万元,实施项目惠及191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和32427名在校学生。
“建好学校,配齐设备并不是改薄工作的终点,要发挥教育资源的最大效益,真正让所有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让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挺起腰杆,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从而实现全县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宋世忠说,全县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将“全面改薄”与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结构调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计划等工作协同推进,力求提升全县教育的内涵。
《中国教育报》2018年04月24日第6版版名:基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