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羊宝宝出生才十几分钟,就能独立行走了,是不是很神奇呀?”近日,说起此前在学校农场观察记录两只可爱的羊宝宝诞生的过程,济南市秀山小学的周默涵同学说,回家后她认真地和妈妈讨论起了这个问题。
秀山小学地处济南市市中区东南部,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作为一所地处偏远的学校,怎样才能办出特色、提高育人质量呢?
“我们调查发现,虽然深处偏远山村,但这里的孩子们基本不参加劳动和实践锻炼,很多孩子连麦苗和韭菜都分不清,可谓‘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秀山小学校长刘延涛说,其实学校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乡村教育资源,周边自然、种植、养殖等农村生态田园课程资源丰富,能给孩子们动手实践提供良好的条件。秀山小学旧址位于一所有着千年历史的白云观,现存有1300多年树龄的银杏树。现在的秀山小学也是依山而建,东临佛峪和溶洞景观区,辖区内还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海拔最高的“斗母泉”。
刘延涛找到50多岁、喜欢侍弄花草、庄稼的苏福成教师,希望他能带头开发实施以“田园课程”为主的特色实践活动课程,让课程教学发生变化。
“学校周边光能叫上名来的植被品种就有百余种,我们还专门开辟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课程实践基地——‘毓秀园’开心农场,其中有蔬菜种植区、动物饲养区、果树种植体验区,还有一大片依山而建的山体绿化区实践基地。”苏福成说,没想到快退休了,还能有机会从事自己喜欢的田园实践课程教学。
学校编写的《亲近田园》教材,也让秀山小学的教师上实践课有了依据和抓手。这套教材以观察和实践活动为主线,涵盖了“我的山野朋友”“我的山野世界”“我的山野家园”“我的山野情怀”四个方面,横向上打破学科的界限,通过主题活动和学科融合,逐步构建起了一个系统的引导孩子探索自然的田园综合实践特色课程群。
结合当地时令变化,秀山小学还开发了特色田园主题月系列活动课程。“通过系列主题活动,让教育回归生活,让孩子热爱生活。”秀山小学青年教师孟祥珺说。
从2015年开始,秀山小学还尝试将国家课程与本校田园课程进行整合,比如种植课上有了“猜想系列”作文、“小苗成长记”观察日记、“田园风光写生”、“丈量我们的种植地”等活动,“丰收节”更是学科大融合,“植物的繁殖”等科学课也搬进了田园农场,“面积”数学课上老师也带领孩子们到田间地头实地测量,小农场成了大课堂。
《中国教育报》2017年09月12日第8版版名:基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