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根据学龄人口减少和学生向城镇聚集的实际,着力强化六条措施推进城乡教育布局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取得明显成效。他们的做法是:
一是积极稳妥地撤并农村薄弱学校。针对农村偏远学校生源匮乏、师资短缺的现象,相继制发了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大班额问题和调整学校布局的《意见》,以单程1小时路程为就学半径确定小学教学点,明确了小学高段向完小集中,初中向乡镇所在地中心校集中的调整原则,计划三年内撤并小学130-160所,初中撤并30所。2008年全市农村小学校点106所;撤并县镇初中4所,农村初中28所。今年又撤并村小45所,撤并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22所。
二是合理停招一批农村薄弱普高。针对初中毕业生比3年前减少30%的现状和群众希望就读优质学校的强烈需要,将 23所一般高中停招普高生,转向举办初中,全市普高在校生89%集中到了市级以上示范学校。同时,实行普高招生“限分数、限班额、限总量”的措施,全市统一划定普高招生最低控制分数线,确保普高招生质量,扩大中职招生空间,2009年中职与普高新生之比达到1.21比1。
三是统筹整合乡镇教育资源。整合布局调整产生的闲置资源,停招高中学校转办初中,初中转办小学、小学转办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园独立建园步伐,逐步将学前班从小学中分离出来,建成乡镇和街道办事处中心幼儿园109个。2006年在全省丘陵地区率先启动农村留守学生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目前建成103所,力争到2010年全市每个乡镇建设1-2所,缓解留守学生增加和因取消农村义务教育住宿费后产生的入住需求。整合中西部农村初中改造、校舍维修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工程、中央新增投资项目、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灾后学校恢复重建等各类项目建设,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改造力度。
四是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把扩大城区义务教育资源总量、缓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作为当前城市化进程中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严格按标准规划新城区校点,协调配合规建部门优先规划学校校点,每年重点改造2-4所城区及城郊学校,2009年完成内江新城区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5所,县城义务教育学校改扩建14所,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再新、改、扩建30所新城区和县城义务教育学校。
五是大力推进骨干职业学校建设。启动内江职院新校区规划论证,确保2010年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内江职院、内江铁机校在职教专业发展、师资培训、教学研讨等方面的骨干带动作用,依托国家、省重点学校,做大做强内江轨道交通、电子电器、医药卫生、幼儿师范等一批品牌专业。适当停招一批农村职高校点,集中人力物力办好每县(区)1所集职教、成教、社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教育中心,鼓励社会力量利用闲置资产联合举办中职学校。针对民办职教校点分散的现状,引导民办学校收缩校点,在成功整合4所民办学校的基础上,再整合打造一批优质民办职业学校。
六是统一调配城乡教师队伍。统一调配农村教师资源,重新分配因布局结构调整产生的教师结构性富余和短缺。在部分农村中心校实行艺体、英语等紧缺学科统一排课,克服村小教师的不足。加大优秀教育人才引进力度,坚持每年拿出一定的偏远农村岗位,定向招聘农村教师。建立偏远农村教师服务期制度、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和片区教研制度,实行每一所城镇学校均结对帮扶一所农村学校,每年选派城镇教师100人到农村支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