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一个国贫县,却因教育声名鹊起:教育优先,公民办竞相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这个大别山的贫困县走出了教育先进县的发展新路。教育上去了,经济发展还会远吗?
在河南周口东部,有一个拥有130多万人口、经济相对落后的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郸城。
就是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却因教育声名鹊起: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职业教育强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县”等荣誉数不胜数。
10年前还在周口市中下游徘徊的郸城教育,如何实现破茧成蝶的华丽转身?近日,记者前往郸城,探寻其中隐藏的“秘密”。
最大的民生工程
在郸城县城新区——这个全县最好的地块,投资10亿多元、规划有“七校一中心”的教育园区正在紧张施工,2013年仅由县财政直接投入的资金就达1.5亿元。
“这里有1000亩地,如果‘招拍挂’起码能赚10亿元,进行建设又要至少投入20个亿,能拉动多少GDP?这些都想到了,但我们没有这么做。”县委书记刘广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县长罗文阁到任的第一天,就来到教育园区调研,承诺要做一个“教育县长”:“有关教育的事情优先考虑。”
优先规划教育发展。邀请社科院专家,制定“建设教育强县、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每年确定3至4件教育方面的实事列入全县“双十”工程,重大问题书记、县长亲自过问,研究解决。
优先保障教育投入。自2008年以来,该县教育经费投入超过30亿元,每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28%以上;仅对200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标准化改造,就累计投入6亿多元;挤出2000多个事业编制择优招教,一批优秀毕业生慕名而来。
刘广明说:“郸城是个穷地方,老百姓想让子女通过上学来改变命运的愿望更强烈。教育才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虽然投入大、见效慢,但却能真正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积蓄力量。”
“两条腿”才能走得稳
“1995年刚建校时,我们只招收了3个班级,现在能有50多个班级、在校生4300多人,多亏了县里对民办学校的优惠政策!”谈起学校现状,郸城县才源中学校长王英告高兴地说。
在强化政府办学主体地位的同时,郸城县创新办学体制,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大力发展教育,形成了“一主多元”的办学格局。
认真落实发展民办教育的各项优惠政策,民办校享有与公办校一样的办学自主权,在建设用地、公用经费拨付等方面与公办校同等对待;先后为6所规模较大的民办校组建了班子,派遣了公办教师,调动社会力量投资办学的积极性,形成了公民办学校竞相发展的局面。
目前,全县民办学校已发展到98所,在校生占学生总数的近30%。不仅缓解了城乡教育资源不足的压力,还增强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活力。
质量为上的追求
课堂上,教师越来越“懒”,学生成了主角,自主学习,大胆提问。在郸城县东风一中校园里,眼前的一幕幕让人耳目一新。
“我们一直坚持‘质量为上、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努力让每个学生在学校体验到成功,感受到温暖和快乐。”东风一中校长孟杰说。
可喜的变化来自于郸城县实施的一系列素质教育改革:细化“三项工程”(汉字工程、高效课堂工程、高效阅读工程)星级学校创建方案,坚持创建、复验同抓,推广、提升同步;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师读书工程,建立教研员到学校任(兼)课制度,推动教师向专家型、学者型教师转变;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开全上好体音美课,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小学抓养成,培养良好习惯;初中提素质,储备优质生源;高中抓质量,让更多孩子进入理想大学。”对于基础教育各个学段任务,该县教体局局长刘现营有着清晰的定位。
扎实的举措、准确的定位带来了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连续5年中招成绩位居周口市第一;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显示,郸城县四、八年级学生学业表现水平Ⅱ及以上的比例分别高出全省3个、8个百分点,而近视率则分别比3年前下降了1.6个和3.1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
“本来是去招商,可客人一听说我们是郸城来的,就先打听教育上的事。许多投资项目都是冲着郸城教育这块金字招牌来的。”每次外出招商,罗文阁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郸城的教育发展。
就在2014年春节前,郸城县政府与全国著名的圣光集团成功签约了50亿元投资项目。“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百年树人,见效时间又非常长。这个县把教育都办成功了,其他事情也都能办成。我们就是抱着这个想法来郸城投资的。”该集团相关负责人说。
“我们做过一个统计,目前郸城县城人口至少有8万人是由学校带来的,而未来几年内,教育园区还能拉动10万人进城。”刘现营说,“建好办好一所学校,吸引一批人进城市,拉动一批服务消费,带动一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正逐渐实现。(记者 李见新 通讯员 张本宝 张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