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一两年里,四川省南部县对“敏感”的教育人事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超过一半的校长实现了交流轮岗,存在了数十年的教育督导组被撤销,上百名在编不在岗教师被清退。
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等,因为涉及人事制度,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南部县,四川东北部的一个农业大县,却在近一两年里,对“敏感”的教育人事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超过一半的校长实现了交流轮岗,存在了数十年的教育督导组被撤销,上百名在编不在岗教师被清退。
没“挪过窝儿”校长必须交流轮岗
“整整10年,我县中小学校领导班子都没有大幅调整过,再不有所动作,教育就变成一潭死水了。”谈到为何要推动校长交流,南部县教育局局长刘坚说,“有的校长参加工作后就没‘挪过窝儿’;优秀的中青年教师不能及时提拔;部分学校班子成员老龄化严重,缺乏生机活力。”
南部县决定激活这一潭死水,规定“校长任期满6年原则上就要交流,任期9年以上必须交流”。然而,实现“交流”并非易事。南部县几年前就准备推动校长交流,调整学校干部队伍,但都因为阻力大最终不了了之。
2012年底,南部县教育局痛下决心改变这一现状。南部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县委书记何修礼说:“一定要排除一切困难,顶住一切压力,积极稳妥化解班子积压的问题和矛盾。”
选拔校长谁说了算?校长交流的标准又是什么?“我们引入‘大评委’考评机制,采取了公推直选的方式。”负责选拔工作的南部县教育局副局长徐世龙介绍,整个过程公正透明,候选人登台抽题即兴演讲,60位由领导干部、教育专家、教师代表组成的“大评委”现场亮分公布结果,所有竞选者心悦诚服。
按照这种方式,南部县公推直选出30位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教育局根据学校类型、班子结构、校长任期、规模等实际情况,对新选拔的校长和此前在岗校长进行统一调配、交流。”徐世龙介绍,截至目前,南部县中小学已交流校长50余人,占到了公办学校的一半。
撤销“督导组”给基层学校放权
去年12月26日,随着一纸文件的出台,南部县“教育督导组”这一机构彻底成为了历史。
“岗位设置偏多,督导组成员普遍实行‘走读式’、‘传达式’管理,有责无权的督导组管理学校时调度乏力等。”刘坚说,还有个别督导组成员存在工作不实、作风不端的情况,“借督查之名到学校索要财物”。基于此,南部县决定撤销“教育督导组”机构。
相比财、物的处理,涉及原督导组成员的“人”的安置则显得审慎和敏感了许多。南部县各教育督导组共有65名成员需要安置,其中包括13名督导组长和52名工作人员。
“我们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做好这些人员的分流安置。”徐世龙介绍,国家建立新的挂牌督导制度后,南部县将辖区学校划为11个片区,原督导组长大多担任各片区教育工作的联络办公室主任,也可选择到县内有空缺职位的学校担任校长。
37岁的马翔此前是南部县河东督导组的成员,现为火峰小学的副校长。“与其职能不明不白,不如彻底撤掉。”谈到撤销督导组,马翔并不反对,他认为此前的督导组确实存在管理乏力的现象,“不是法人单位,又没有印章,许多学校并不买账”。
去年底,南部县已按照国务院规定将挂牌督导制度覆盖到了所有中小学校。刘坚表示,原督导组的相应职能就落在了这些督学肩上。“我们会加强对督学的年度目标考核,辖区学校全体领导干部也对其进行德能勤绩的考核。同时要求教育局各科室加强与基层学校的联系,提高工作效率。”
不留情面,清理“吃空饷”教师
今春开学至今,一场清理中小学教师在编不在岗的行动在南部县进行。
经过学校自查自纠,截至2013年12月31日,南部县累计清查出在编不在岗教职工472人。其中:城区学校和县级机关单位借用170人、到民办学校支教71人、长期请病假105人、外出务工和自动离岗及其他37人、农村中小学在班子调整和特岗教师入编过程中因岗位不能对应形成人编分离89人。
“我们采取电话联系、熟人催返、登报启事、电视公告等多种方式,确保通知到每名清理对象。”徐世龙介绍,对通知和公告置若罔闻、三令五申拒不返校者,学校召开教职工大会予以通报并确定处理意见。
“这次清理真是做了一件大好事,以前学校缺人,出去了的教师又喊不回来。而现在教育局出面,力度很大,效果立竿见影。”一位不愿具名的校长告诉记者。
目前,南部县对县级部门、教育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借调人员已拟定了处理办法,他们将通过参加相关单位空缺岗位考调的方式予以分流,未能进入相应单位或岗位的,督促其限期返回学校;对城区学校借调、民办学校支教的人员,也将在7月30日前组织考调,未能进入城区学校的,一律回原编制学校任教。(记者 刘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