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社会与经济巨大转型时期,确保“全覆盖、保基本、有质量”的教育发展目标的实施,必须设计对应性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机制。只有建立以公益普惠为主导价值取向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依法促进事业发展才有基本保障。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而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取决于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公共教育政策的不同取向。因此,“通过教育政策的调整来推动教育的均衡最为现实,也最为有效。”
近年来,围绕农村学前教育建设和发展,国内许多地区展开了积极有效的政策制定与实践探索。其中,“麦穗行动——南京农村办园点标准化提升工程”(以下简称“麦穗行动”),是针对农村办园点建设的市级区域层面上的整体提升工程。
为农村办园点提供援助性托底支持
南京具有大城市大农村的特点,郊县面积632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96%,农村户籍人口386万(2010年)。现有农村办园点188个,班级278个,平均每个办园点一到两个班的规模,均为混龄班。办园点内有适龄儿童7322名,占全市幼儿园在园幼儿数的5%。农村办园点是农村学前教育的最底端,由于其办园条件、发展规模、教师队伍、管理水平等均不达标,长期以来被列为非成型园而不被关注,然而却是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十分重要和最不应该被忽视的部分。
南京市遵从农村自然环境和乡土文化,尊重儿童身心发展与教育规律,开展了“麦穗行动”。此工程是托底性教育政策的具体实践,首次把政府工程、民生工程与研究项目并轨建设,借助优先配置教育资源,在规范基本办园条件建设的基础上,设计为提升保教内涵的质量工程。
“麦穗行动”提倡农村办园点的房舍建筑、环境设计、实施配备从乡土文化背景中汲取素材和灵感,更加适应农村儿童天然的生活方式和形态。引导教育活动回归幼教本真,回归儿童本色,自然增添童趣、童心,让乡村拥有更多健康、快乐,即让每一个孩子玩好、动好、吃好、睡好、长好,让儿童成为生活的主人,未来城市的主人。
“麦穗行动”项目的基本思路是“生态、生命”,执行路径为“自然、田园;童真、快乐”,指导思想是创新设计与创新管理,核心理念是教育公平与均衡化发展,旨在为南京农村学前教育薄弱的最底端提供支持性、援助性、专业化的服务,构建南京地域特色的农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为农村儿童提供在家门口的、有质量的受教育机会。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快乐成长,是项目最基本的目标。项目实施不到一年,整体办园点的面貌焕然一新。
探索农村办园点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
此项目从整体战略推进、合作模式建构和工程效果评价三个方面展开,表现为政策跟进、工程推进和研究贴近,探索创新、持续、长效的农村办园点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对项目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而适当的支持,集规划、建设、使用、管理、研究、师资队伍的提升为一体,整体发展和整体推进。
政府与政策支持是首要条件。南京农村办园点标准化提升工程,运用市政府转发通知的方式推出,制定出《南京市农村办园条件基本标准》,并且出台《南京市农村办园点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把工作目标定为全面改善农村办园点的办园条件,为全面提高其保教质量创造良好基础。政府在政策制定、财政投入、组织协调、统一部署、管理评价等方面提供的支持,是项目推进的核心与基础,尤其是市教育局初教处、建设处、设备处和教研室四个部门,是农村办园点标准化提升工程的主要权责部门,需要明确职权,打通部门边界,各司其职,相互协调。经费政策落实到位是主要的前提条件,实施方案明确市级专项补助经费,区县根据实际情况配套经费。
市教育局成立审核小组,区县成立领导小组,对申报对象、建设方案和经费预算进行审核,同时,市、区(县)进行两次年度评估验收(初评和复评),充分保障工程质量。工程建设制度的设计与监督机制的制定,有力地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开展,尤其是经费政策的落实到位,使得这项分布面积广泛的浩大工程顺利进行。
标准化提升需要“四位一体”通力协助
项目的落实和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专业支持。此方案基于农村的实际水平进行因地制宜的建设,鲜明导向保障办园点的基本保教质量。教育局和地方高等院校全程合作,为项目的规划与实施提供理念引领、专业设计、标准配置,使本项目超越园舍和设施设备等基本办园条件的意义,提升了保障农村办园点基本保教质量的内涵价值,包括建筑、环境、装备、师资培训、保教工作等整体的专业化建设。
立足本土文化和乡村资源发展农村办园点教育特色,成为项目的生长点。建设重点在园舍改造与设备配备之外,还提出环境优化的要求,要求“优美化、人文化与课程水平明显提高,与办园特色及周边环境更加协调吻合”,包括:村办园的园舍改建和新建;装备配置标准和环境场地;实施关于场地和设备使用的培训计划;研制乡镇中心园引领下的办园点长效支持机制。通过这四个方面,全面保障村办园的园舍场地、设备配备与保教质量的有效提升,彻底改变部分农村地区幼儿园的建设和发展水平低下的现象,缩小城乡差距。
此外,社区支持也很重要。此项目的执行主体与责任主体是各相关街镇,建设成效将纳入对相关街镇的考核体系。作为社会的基层组织,社区街镇为幼儿园提供生源、活动、人力等资源,是农村办园点建设的重要依托。农村办园点标准化提升工程需要各区县、街镇、中心园与办园点“四位一体”,通力协助,由相关街镇作为主要执行单位,彰显出这一民生工程的社会参与度,体现教育与农村社区的互动合作关系。同时,城镇化发展需要整合社会各部门,对儿童所生活的社区环境进行整体干预,全面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不利处境及其家庭的状况。(作者系江苏省第二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