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魏海政 特约通讯员 徐峰)“自从去年3月份由名校邹城六中托管以来,当年考上高中的学生就从40多人增加到80多人,今年又增加到了110多人。学校门口熙熙攘攘的小吃摊也不见了,脏乱不堪的校园环境也终于干净漂亮了。”近日,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张庄中学副校长周健告诉记者,近两年,自己见证了学校翻天覆地的变化。
邹城市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城区、矿区发展较快,山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相对落后。近年来,邹城市大力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发挥名校带动作用,通过建立城乡学校联盟、进行托管式结对帮扶、实行集团化办学等多种方式,全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力促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随着城乡基本办学条件的改善,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教育理念、管理水平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开始凸现。”邹城市教育局局长苗存奎说。针对这一问题,邹城市按照“资源共享、整体联动”的原则,引导18处城区学校与34处农村学校组建了18个联盟,破解农村教育“软肋”。
“通过这个自动录播教室,香城镇中心小学的师生就能和我们杏花村小学的师生‘同上一节课’了。”邹城市杏花村小学校长侯长军一边和老师们演示远程自动录播设备,一边告诉记者,“因为农村学校专业教师缺乏,平时走教、搞教研活动非常不便,作为联盟学校,我们支援香城镇中心小学建起了自动录播教室,推动两校师生同步上课、同步教学、同步教研。”
这些联盟学校还建立了定期会商、城区教师定向支教、农村教师跟岗学习、中层干部挂职锻炼、教学教研活动联合开展、学生联谊等一系列制度,全方位帮扶农村学校。大束镇中心小学和城区学校匡衡路小学结为联盟学校后,在中心小学和安平小学、水河小学、灰埠小学等村级小学建起了“空中课堂”,共享匡衡路小学的优质师资和课堂。“我们还引进匡衡路小学的‘大语文主题教学’课改经验,并与国学经典诵读等结合起来,举办‘儒风雅韵·大束梦’国学经典诵读汇演活动,引领课改实验。”大束镇教办主任唐波说。
“如果说城乡学校联盟是一种捆绑式帮扶,那么委托式管理可以理解为一种整体嵌入式融合发展。”邹城市教育局副局长邢瑞舒说,根据个别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较差的实际,2013年底邹城启动实行城乡学校托管式结对帮扶。每个帮扶对子成立3至5人的帮扶工作组,由市直学校校长任组长,同时选派一名优秀干部任常务副组长,负责薄弱学校日常管理和运行,实行嵌入式管理渗透。
“要调动老师的积极性,不能只靠刚性的制度,还要靠柔性的人文关怀”。原邹城六中副校长、现张庄中学校长周长广说。接手托管张庄中学后,周长广领导帮扶小组和老师们打成一片,改造了学生食堂,增设了教师餐厅,学生不愿吃校门口的流动摊贩食品了,老师们也有地方吃饭了,学校还给老师们配了笔记本电脑。同时,借鉴邹城六中的经验,举办同课异构、示范课、研讨课等教研活动,开展“一案三段”式当堂达标教学改革,中考录取人数成倍增加。
“以前老师出了校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张庄中学的,现在教学质量高了,学生自信了,老师也自信了,都挺直腰板当起了自豪的张庄中学人。”副校长孙成远说。
“原来这里生源流失严重,每年只能招到20多个学生。”邹城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兴隆校区校长高长悦告诉记者,“成为邹城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兴隆校区后,2014年就招收了两个班80多名学生,今年又计划招收90名学生,生源基本都回来了。”
原来,去年7月份,邹城市又启动实施了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分校”的办学模式,由市直4所名校整合三个街道的10处小学,组建四大教育集团,形成发展共同体。
“教育集团实行‘一套班子、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运作方式,实行人事管理、经费管理、教学管理、资源配置、考核奖惩‘五统一’,促进‘抱团发展’。”苗存奎介绍说。
“没想到自己的孩子能在‘六一’大型演出中当主持人!”兴隆校区六年级学生刘文欣的爸爸刘涛说,虽然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错,但没有注意培养其他方面的特长。邹城市第一实验小学托管后,总校长庄建华带着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等9名管理教学骨干支援该校,还亲自给孩子们上思想品德课,开展课外活动,给了孩子们更大的成长舞台。
“托管后总校抽调骨干教师支教,兴隆校区才第一次开全了所有课程。”高长悦说,“我们还移植第一实验小学在养成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规范管理,加强家校沟通、社区协作,打造书法教育特色等,迅速改变了学校的落后面貌,得到了家长的认可。”
“近两年学校招生秩序井然,各街道学校招生数量均比往年有了大幅度提升,城区学校‘大班额’‘择校热’问题得到有效改善,群众满意度测评也稳居前列。”苗存奎说,“下一步,我们还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办学评价改革和教育综合改革,进一步激发城乡教育发展活力,推动城乡教育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高位均衡。”
《中国教育报》2015年8月15日第4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