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积极完善措施、加大力度,推动解决城镇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取得明显成效。
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整体布局。围绕生源变化,建立学龄人口预测机制,优化城乡学校布局结构。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要求,确定学校服务半径,统筹规划城乡中小学布局结构。确保农村学校总量保持稳定,城市学校扩大增量,全市义务教育学校保持在6300所左右。
增强城镇学校承载能力。加快城市配套学校建设,明确配套建设城市义务教育学校的规划布局、资金来源等,协调落实开发企业新建配套学校移交当地政府减免税费政策,推动城市配套学校与新区开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投用”。按都市功能核心区、拓展区、发展新区的新规划,着力新建和改、扩建城镇中小学、幼儿园1000所,新增学位20万个,基本消除城镇学校“大规模”“大班额”现象。
提升农村学校教育质量。实施改善农村薄弱学校计划,按照到2018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率达到90%的目标,进一步缩小农村学校办学硬件条件与城市学校的差距。推进区县域内、学区内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实施农村特设岗位、全科教师等定向计划,每年招聘200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执教。提升农村乡镇初中、小学教育质量,办好村小办学点,稳定农村学校生源,缓解城市学校压力。
完善考试招生相关制度。义务教育坚持户籍地就近划片免试入学,逐步取消普通高中“联招”考试,将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合理分配到城乡每所初中。建立中小学招生网络服务平台,严格执行小学、初中起始年级不出现“大班额”的规定。进一步治理乱招生、乱择校行为。坚持“两为主”原则,稳步有序安排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入学,促进生源合理分布。
加强专项工作督导考核。落实区县政府的主体责任,分区县制定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建立“大班额”问题专项督导评估制度,将“大班额”情况纳入区县党委、政府和教委的年度考核指标体系,并作为评估认定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县的重要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