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27号),在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上提出“内涵发展,提高质量”原则,强调要“运用‘互联网+教育’方式,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落实国务院文件要求,必须研究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伴随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义务教育发展也呈现新特点。一是以硬件配置为基本特征的县域初步均衡即将实现,县域优质均衡提上议事日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深水区”。二是以宽带接入大范围普及为特征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可观,学校教育信息化步入新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新融合期”。三是新发展环境下,乡村义务教育学校课程“开不齐,开不足,开不好”、学习资源“不丰富、不充分”等内涵问题凸显并变得更加尖锐,学校“边建设,边闲置”、教师“边补充、边流失”等新问题不同程度出现。与此同时,教育新技术助力下的教育教学正在为学校和学生发展提供传统教育教学环境下无法比拟的发展平台和空间。
“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十九大报告),要实现这一目标,“互联网+教育”首先应具体化为“互联网+教师”,从解决乡村教师均衡切入,借助互联网平台,加速解决乡村教育内涵均衡发展问题。
借助互联网,加速乡村学校教师配置均衡
【解决教师配置均衡问题,通过政策将大批优秀毕业生吸引到乡村从教是基础,但在城乡差距现实存在、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不可能短期内消除的情况下,如何留住人、发展人是研究乡村教育无法回避和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问题。引入互联网思维,加速乡村教师均衡配置进程,优化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环境,不但切合时代发展特征,更符合乡村教育发展需求。】
一是引入“在线教师”,构建教师配置新形态。这里的“在线教师”指借助网络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服务的人,其主体是县域内同学段教师,也包括可以提供特色教学服务的县域外或领域外的专业人士。这些教师在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服务时与一般概念上的“在线教师”一样,网络是其开展工作的场所和工作赖以进行的支撑条件,教师本人不必到乡村学校,按照需求方的规定在原工作单位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即可。引入“在线教师”概念后,乡村学校教师配置将呈现“在校教师”与“在线教师”结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的新形态。引入“在线教师”重点在解决乡村学校课程开设问题,实现所有应开课程有固定教师教、所有课程均由本专业教师教的目标,以此为基础,实现乡村学校课程实施的初步均衡。此形态下的乡村教师均衡配置应从学校内开始,到乡内再到乡与乡之间,直至整个县域,最终实现县域内各校之间教师结构与实力配置均衡。
二是落实“县管校聘”,构建教师管理新机制。这里的“县管校聘”对应“在线教师”,是一个管理概念,重点解决现行教师管理机制下带来的教师资源挖掘不足、教师作用发挥不充分、专业发展环境不良等问题。“县管校聘”中的县级管理部门应以实时准确掌握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全体教师结构性数据和学校特别是乡村学校教学需求为前提,以满足乡村学校教学需求和尽可能的均衡配置为目标,全方位调剂,全方位评价,履行县级教师管理职责。“县管校聘”中“校”指聘用“在线教师”的乡村学校,“在线教师”的教学任务、工作进程和工作标准由履行聘任手续的乡村学校确定。“在线教师”在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服务时等同于乡村学校的本校教师,教学业绩由使用单位考核并提供,与原学校的教学工作一起合并计入教师年工作量。担任“在线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在评奖定级中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是重视“教师专业”,构建教师发展新环境。教师专业有自身的标准和发展规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提出要“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乡村学校规模小,教师配置绝对数少,与城镇学校相比,学校普遍实行跨年级、跨学科、一人兼数科兼数职的配置方法,乡村教师工作面临专业复杂度高、专注度低等问题,加之地处乡村,专业环境同质共处缺少变化,导致乡村教师专业发展难,乡村学校出名师难。引入“在线教师”概念后,县和乡村学校将有条件改变原有做法,以尊重教师专业、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基点,以所教即所学为标尺,通过教学任务的专业化配置,降低乡村教师工作的专业复杂度,提高专业专注度,增大条件留人、环境发展人的空间,优化教师专业成长环境。
借助互联网,加速乡村学校课程供给均衡
【教师均衡带来的直接效果是课程供给和实施均衡。现实中影响乡村学校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是教师数量有限和结构性缺员。“在线教师”概念引入的关键是在不增加或少增加乡村学校现有教师编制以及在岗教师数量的前提下,从一个新的角度破解乡村教师配置和课程供给与实施问题。】
一是引入“空中课堂”,构建课程实施新形态。通过“在线教师”构建乡村学校“空中课堂”,实现“空中课堂”与“现场课堂”结合的新形态。“空中课堂”的引入可帮助乡村学校消灭应开课程无人开或非专业教师开的现象,基本解决课程“开不齐、开不足”问题,缓解“开不好”问题。“空中课堂”可以由同一学校同一班级组成,也可以由数个学校的小规模班级组成。由数个小规模班级组成的“空中课堂”,可以有效缓解现行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学生人数过少带来的诸如学习气氛不热烈、共同研讨时同伴不足思维碰撞不力等问题,更充分地发挥班级授课制的优势。“空中课堂”将为乡村学生带来借助互联网开展学习以及接触世界的机会和理念,其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将会变革,大家将有机会在互联网环境下与城镇学生站在同一学习起跑线上。
二是实施“网上教学”,构建课程设置新机制。“空中课堂”下的网上教学具体可分为空中基础课堂、空中拓展课堂和空中兴趣课堂三类。其中,空中基础课堂指向三级课程中的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主要解决乡村学校由于教师数量不足带来的上述两类课程开设不全、课时不足问题。空中拓展课堂指向三级课程中的校本课程,主要解决乡村学校拓展课程开发能力不足、课程开设不多、课程种类结构性缺失问题。空中兴趣课堂从满足学生个性需求、促进素质发展出发,重点解决乡村学校因地域资源单一、专业人才不足带来的学生多样化需求无法满足的问题。三类空中课堂设计的目的在于落实国家课程政策,努力解决乡村学校学习资源“不丰富、不充分”问题,为乡村学生创设更多的课程体验机会,满足其多样化发展需求。
三是落实“优先发展”,构建课程建设新环境。乡村学校课程均衡,既包括国家规定课程开设均衡,更包括满足学生需求的课程种类均衡。上好“空中课堂”三类课程,除了有教师教,还要有课程可教,有课程可教主要指校本课程和满足学生兴趣需要的课程。后两种课程可以通过县域内同学段“在线教师”自身拥有的校本课程迁移到乡村学校来实现,更需要通过政府采用购买服务的方式,根据乡村学校需求,面向有能力开发该类课程的人群通过招标实现。课程由中标者组织开发,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审核,达到标准后进入乡村学校。课程开发者可以是教育领域内人员,也可以是教育领域外人员。课程开发中标者原则上即为课程实施者。其中,具有教师身份的人异地网上授课采取领域内调剂的方式解决,非教师身份的人承担异地网上授课任务,由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劳动报酬。
借助互联网,加速乡村学校专业引领均衡
【乡村学校发展,信息和视野是关键。“在线教师”的引入,“空中课堂”的开通,客观上起到加速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作用,对缩短城乡学校之间有可能出现的由于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新的教育差距无疑是有益的。借助互联网,加速乡村学校专业引领至关重要。】
一是引入“网络教研”,构建校本教研新形态。凭借“空中课堂”开通和“在线教师”引入,乡村学校应积极推动“网络教研”开展,构建“线下教研”与“线上教研”结合的校本教研新形态。乡村学校“网络教研”的第一步是要充分发挥“在线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通过“在线教师”与本校教师的教研活动,推动学校校本教研开展和深入。第二步应通过“在线教师”链接其所在学校的教研组和学校,输入学科教学经验和学校教育经验,推动乡村学校教研组和学校的整体进步。第三步应通过乡村学校之间联合,与所有“在线教师”有选择地创设活动主题和活动内容,深化乡村学校校本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最后是线下双向的现场观摩与指导,最终实现城乡学校之间情感紧密、研究具体、互通有无的校本教研新形态。新形态下的乡村学校校本教研最初可能是围绕学科教学进行,之后是围绕教育话题进行、围绕教育观念进行,进而围绕教师的专业理论学习进行,使原本几个人的乡村学校教研活起来。
二是做实“精品课堂”,构建名师引领新机制。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名师的示范引领,核心是教学示范。“空中精品课堂”属于“空中课堂”中有计划、间断性地为乡村学校提供教学示范的一种课程类型。授课教师由通过精心选择的县域内直至省域内或国家级该学科优秀教师担任。通过“空中精品课堂”,既要适时地为乡村学校输入新的教学范式和经验,更要通过教学示范,诠释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发挥以课代培、以课带训的功能。这类课型同时还担负有为农村学校学生提供学习示范的功能。
三是实现“内涵发展”,构建弯道超车新环境。互联网和教育新技术的应用,给教育带来的变革将是巨大的、革命性的,面对同样新颖的问题,乡村和城镇学校有可能出现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奔向同一目标的机会。“空中课堂”的开通和“在线教师”的引入,将给乡村学校带来两方面的变化:一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学环境的变化,将加速乡村教师适应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提升信息化应用能力;二是教育信息化带来的学习环境的变化,将加速乡村学生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学习的进程,乡村学校的学生将借助网络与信息化平台实现与城镇学生的共同发展。
积极构建教学新环境,接纳和探索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加速课堂教学变革,乡村学校不但能加速优质均衡进程,一些学校还将实现弯道超车梦想,领先于义务教育发展。
(作者:金春兰,系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教研中心主任、二级教授。本文为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阶段性成果)
《中国教育报》2018年05月09日第9版版名:课程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