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有着30年教学经历的老教授在路过某个乡村时,曾试图跟一位蹲在地上低头不语帮奶奶捆蔬菜的小女孩聊天儿。不料,小姑娘自始至终都沉默不语,对话都是由一旁的奶奶代答。
史爱华从奶奶口中得知:小女孩父母都在外打工,村里没有正规幼儿园,私人幼儿园学费太贵,大家都不愿让孩子去,村里留守的小孩大都由家里老人看管。
“我无法预测她和更多留守儿童的未来,但可以肯定,他们的学前教育现状很让人揪心。”史爱华老师为此承担了教育部的一个研究项目——全纳教育视域中农民工子女学前教育问题研究。
“全纳教育”作为一种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也就是说,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的生命个体,都应该接受应有的教育。
自2011年起,在史爱华老师的带领下,该校31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用了近两年时间,以志愿者身份奔赴江苏、安徽等地的26个乡镇,针对“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现状展开实践调查和志愿教学服务,指导258名留守儿童完成了500多幅美术作品。
这项长达两年的调查再次印证了史爱华的担心:“很多留守儿童在人生之路的起点上,并没有朝着文明人的方向走。”
学前留守儿童分不清颜色也不会看红绿灯
在一次调研中,有两个4岁双胞胎小姑娘双手着地爬入超市索要糖果。这让在场的人都感到很吃惊。经了解,小姑娘平时由奶奶照顾,父母都在外打工,在地上爬着玩是她们的常态,奶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随她们去”。
根据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超过6000万,占农村儿童37.7%,占全国儿童21.88%。随着农民工群体的不断增多,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
由于留守儿童大都缺乏学前教育的正面引导,城乡幼儿的认知水平差距很大。在史爱华针对城乡6岁学前儿童的调研分析里,100分的测试卷,城市儿童平均得分90分上下,而乡村儿童只有20~30分。
“有的乡村儿童到了入园年龄分不清颜色,不知道过马路要看红绿灯等常识,更多的留守儿童都处于‘放养’状态,缺乏应有的常识。”史爱华说。
为了能进一步深入开展调查留守儿童学前教育问题,获取更多留守儿童由于教育缺失而导致生活经验不足的真实数据,解读留守幼儿教育缺失的家庭因素,史爱华针对6岁幼儿应有的经验积累和行为习惯,创编了一套涉及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领域的口答测试题作为调研题目,同时向她的学前教育班的同学们发出了实践邀请。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所以我希望班上的同学可以加入进来,一起给留守儿童带去更多关爱和帮助。”史爱华说。
从2011年寒假起,全班31名同学在史爱华的指导下积极备课,准备好调研课题后,按照各自老家所在地的就近原则,分头前往苏皖两地的26个农村,为村里的留守幼儿进行互动式教学服务,获取了大量关于留守幼儿前学习能力的数据。
近九成农民工返乡闲暇时间选择打牌而非陪伴子女
负责盐城地区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实践调研的李扬,与3名同学组成调研教学小组,用了一周时间在盐城市建湖县对接到了3所留守儿童幼儿园。
一个智力发育有些迟缓的男孩引起了李扬的注意。当别的孩子用五彩缤纷的颜色描绘春天时,这个6岁小男孩却只用红色画笔勾勒自己心中的图画:红色的小鸟、红色的太阳、红色的云朵、红色的小人……
“这是妈妈的颜色”。原来男孩的母亲曾给他织过一件红毛衣。母亲长期在外务工,在男孩简单的思维里,红色就意味着妈妈对自己的爱。
在一道有关“爸爸送礼物给自己”的测试题中,有个小男孩一直低头不语,当被问到时已经是满脸泪水,“爸爸在外工作很久没回家,我想他”。
对很多留守儿童而言,农民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父爱母爱有名无实,逐渐给留守儿童在性格的养成和行为习惯上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在后期的调研中,数据也证实,留守幼儿的“前学习能力”及格率仅达到29%,优秀率更只有0.75%。而对城市在园幼儿进行相同测试的数据显示,他们的“前学习能力”及格率达98.8%,优秀率达69.7%。
留守幼儿和城市在园幼儿在测试时的表现也相差甚远:87.53%城市幼儿能够积极配合测试,留守幼儿虽然有一定的“求知兴趣”,但是总体评值不及城市幼儿的1/2。在测试中显示出来的“消极反感”的次数上,留守幼儿是城市幼儿的26倍。
相对于留守儿童学前教育匮乏的诸多表现,农民工家长落后的教育观念也让调研的同学们感到很无奈。
2012年寒假,在史爱华的指导下,调研小组的同学们利用农民工春节返乡休假的时间,对465位农民工展开了问卷调查。
很多农民工抱怨:“幼儿园不学语文、不学算术,进去两个月,一个字也不会写,不如不去。”
在一道有关“某地需要捐钱建造一所幼儿园和一座寺庙”的测试题中,有90%的农民工都选择把钱捐给寺庙。
调查还显示:夫妇都在外打工的有317位,占调查对象的68.2%;大部分农民工都没有幼儿园的学习经历,对幼儿园没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有297位农民工认为幼儿园学不到东西,不值得花钱,孩子交给老人带更好;89%的农民工都选择在返乡期间把闲余时间用来打牌,而不是陪子女。
“家庭教育观念滞后是留守儿童学前教育缺失的重要因素之一。每一位留守幼儿的成长环境都需要切实改善。”史爱华感慨。
我的画可以让更多人看见吗?
蓝色的海水、白色的云朵、五颜六色的小昆虫……尽管它们的构图稍显凌乱,但在南京晓庄学院学前教育(1)班的同学们眼里,这些出自258名留守儿童笔下的稚嫩图案,却是世间最动人的画作。
“老师,我的画可以让更多人看见吗?”当盛筱薇指导的几名留守儿童拿着自己的“涂鸦作品”问她时,她把孩子们的话悄悄记在了心里。
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两地相隔,很多孩子的内心都很渴望得到更多人的关注。
实践志愿服务结束之后,盛筱薇把为孩子们办画展的想法告诉了其他同学,大家不谋而合。校团委和史爱华老师也积极配合,把500多幅留守儿童的画作进行扫描、排版,对作品信息一一核对,积极筹办画展。
“这不仅仅是我们毕业之际献给学校的一份礼物,最重要的是我们帮助留守儿童实现了他们的小梦想。”盛筱薇说。
近日,“画笔尖上的梦想”首届留守幼儿画展在南京晓庄学院开展。
史爱华老师介绍说,希望通过画展能让更多留守幼儿进入社会公众视线,向社会传达一种“专家主导、专业支撑、志愿者参与、共青团组织”四位一体的留守幼儿非正规学前教育模式。
“通过大学生志愿者的支教服务来实施留守儿童的非正规学前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史爱华老师说,“这既是对留守儿童的一种教育援助,又能使大学生增加实践才干,培养社会责任感。”
史爱华老师还为此编写了《全纳式学前教育资源》和《全纳式学前教育读本》丛书。它可提供给文化程度不同的家长或其他学前教育的志愿者,按照读本的提示,自行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以此希望能有更多人关注留守幼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