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农村教育发展目标要求,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大规模实证调查为基础,按照《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提出的“立足创新、提高质量、增强能力、服务国家”的总体要求,积极关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农村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服务国家重大决策。
以东北师大农村教育研究所的智库建设为例,在加强农村教育研究、服务国家重大决策方面,我们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首先,突出问题意识,强化问题驱动。通过年度发展报告带动研究,通过团队集体讨论提升研究,并把撰写政策咨询报告作为成果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其次,突出数据意识,强化大型调查。我们正处在大数据时代,“基于数据的知识发现和咨政建议”是未来智库建设的大方向。世界上一流的智库都有一流的数据库作支撑。十余年来,我们一直非常重视数据积累和数据库建设,不断创新数据采集机制,并注重调查指标开发、数据多维使用、数据降维、数据深度挖掘和数据可视化处理,使我们提交的咨询报告有可靠、完整的数据支撑。再次,突出理论意识,强化学科交叉。咨政研究绝不是简单的对策研究,真正能讲好中国教育故事、发出中国学术声音、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政策建议,必须要以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教育理论为前提。为此,在团队建设上,注重多学科交叉;在课程建设上,开设多门交叉课程,并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小团队。。通过多学科的学术碰撞与讨论,促进自主理论的生成。最后,突出改革意识,强化机制创新。为了提供管用、实用、可操作、可评估的政策建议,我们进行了四方面的新探索:一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全国建立了“农村基础教育改革试验区”,改革、研究、探索、试验有中国特色的农村教育发展新道路。二是开展多方协作研究,我们先后与国内科研机构开展课题研究、数据库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合作。三是建立定期专题研讨制度,与国际大学合作定期开展农村教育高端论坛、针对问题解决的小型专家讨论会、博士专题论坛等,广泛集中各方力量和智慧,着力突破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四是立体建构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青年教师到省部教育机关借调服务、博士生到区县教育局挂职锻炼、硕士生到农村学校实践调查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未来,高校智库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建言献策?首先,继续推进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转变。哲学社会科学门类众多,每门学科都有自己的学术特点。强化问题导向,坚持田野调查,以数据为基础说话,以研究为基础献策,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开展研究。其次,继续深化理论研究和数据库建设。咨政研究需要理论的支撑,只有有了理论的自信,、才能形成能真正有效解决中国问题的咨政建言。然而,如果没有指标体系对接、采集单元最小、动态连续跟踪的数据库,也无法实现大数据时代的知识发现,更无法完成理论创新的重大使命。再次,继续推进科研评价制度改革与创新。科研评价是高校科研工作的指挥棒。然而,无论是校内评价还是校外评价,同行专家较多看重的是纯粹的学术理论,甚至有很多人认为政策建议是没有学术水平的,因而对其不看重、不鼓励、不扶持、追求学术理论创新是没错的,但更应重视学术理论创新与政策咨询服务的结合,如果不从根本上厘清学术研究与咨询建言之间的内在关系,不在制度上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标准,那么咨政建言工作就不会得到真正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