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记者 汪苏)毕节四儿童自杀悲剧的发生,乡村教育的凋敝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有学者指出,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中国在乡村教育历史上存在大量欠账;前些年国家的若干政策,如撤点并校,亦加剧了乡村教育的困境。
在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叶敬忠看来,乡村学校的缺失,不仅影响了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还对整个乡村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叶敬忠在日前举行的一场公益论坛上表示,学校不仅仅是教书育人的载体,也是社区的文化中心。学校的存在,带动了社区中家长彼此之间和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互动。 这样的互动,不仅能帮助留守儿童成长,也促进了社区成员之间的整合。没有学校的乡村是沉寂落寞的,而这却成为现在留守儿童的生活背景。
撤点并校导致留守儿童上学难
叶 敬忠在6月16日由北大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圆恩空间暨圆恩基金等机构就留守儿童问题共同主办的研讨会上表示,在2001年、撤点并校政策开始实施之 前,每个村庄都有学校。但此后,全国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和乡镇中学被撤并,这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仍然幼小的他们,不得不每日奔波于学校与村庄之间, 或者寄宿在离家遥远的学校里。
此外,村庄失去学校以后明显的变化是,村庄不如原来那幺 热闹了。“原来每天早晨都有父母叫醒孩子上学的温馨,每天早晨都会传来学校升国旗的国歌声,每天都能听到学校朗朗的读书声,每天上下学路上,孩子三五成群 嬉闹,每天都有孩子东家串、西家串。”他表示,学校的存在,给村庄提供了活力。
随着城 镇化推进和乡村学龄儿童的减少,适度撤并学校,本是学界不少人的建议。然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指出,从2001年到2011年间,每年小学数 量的减幅,超过了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而乡村学校的撤并,是以巨大的行政力量和惯性迅速推进的,背离了农村学校撤并的初衷和实际需要。
根 据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中国农村小学减少了22.94万所,占原本总数的52.1%。除了农村小学,农村教 学点在过去十年间亦减少11.1万个,占原本总数的六成。初中减少了1.06万所,减幅也超过四分之一。在2000年2010年间,平均每天中国要消失 63所小学、30个教学点和3所初中。
该份报告针对10个省份农村中小学所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小学生离家上学的平均距离为5.42公里;农村初中生离家上学的平均距离为17.47公里。上学路途的艰难,导致流失辍学和隐性流失辍学率双双提高。
由 于学校变远,大量的农村孩子不得不住校,导致寄宿生的幼龄化。公益组织歌路营今年初发布的《中国农村住校生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寄宿制学生 数量为3276万人。其中,小学生接近 1100 万人,初中生有 2200 万人,这些寄宿生当中,又有近 60% 是父母离家打工的留守儿童。这些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状况令人担忧。
寄宿的孩子负面情绪多孤独感强烈
前 述调查发现,这些寄宿生的负面情绪较多、孤独感强烈。其中低年龄住校生的适应问题尤其突出,情绪缺乏疏导。在调查中,有47.3%的孩子表示,自己常有负 面情绪困扰,63.8%的孩子有孤独感,17.6% 的青少年存在抑郁问题、8.4% 的青少年曾想过自杀。美国斯坦福大学“农村教育行动计划”(REAP) 项目组对中国 2000 名学生的心理测试结果也显示,寄宿生在焦虑水平、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表现,比走读生的状况还要差。
随着撤点并校政策的问题逐步暴露,加上杨东平等人士的多方呼吁,2012年7月,教育部终于发文宣示“坚决制止盲目撤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至于已经撤并的学校或教学点,确有必要的应当恢复。不过,欲解决撤点并校的后遗症,仍需要大量配套政策跟进。
应该恢复部分乡村学校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撰文表示,大多数保留或者恢复的教学点,仅以民办教师或临时教师维持教学,生源持续流失,办学难以为继。叶敬忠认为,应该恢复部分乡村学校。
在 众多关注乡村教育问题者眼中,“发展乡村教育,教师是关键”,必须解决乡村教师在待遇、编制、职称评定、配套福利、专业培训等方面的需求。日前,国务院办 公厅发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这些长期诉求做出了多项具体回应,但执行成效如何,还需要中央与地方政府合力落实。
杨东平认为,目前若要大规模恢复已经裁撤的乡村学校或教学点亦不太现实,“现在最重要的是,怎幺样把农村剩下的、尤其是还会长期存在的这些学校、教学点给办好”。
熊 丙奇认为,中国还应该反思既有的乡村教育模式。他指出,目前,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一样,均采取升学导向的教育模式。这导致乡村基础教育的目的,并非培养学 生掌握改善乡村的技能,而是教给学生今后用于升学的知识,最终则以将乡村学生送到城市里上大学、到城里工作,体现为教育目标的“成功”。
但是,“这带来的问题是,如果升学不成功,所学的知识就变得‘无用’”。熊丙奇称,长此以往,当一个地区的基础教育越发达,最后却可能导致当地的人才越匮乏。
在 不可逆转的城镇化趋势下,让孩子随父母进城,遂成为许多家庭理所当然的选项。然而,现实是,很多家长必须在让孩子在成为“留守儿童”或是“流动儿童”之间 选择。在6月16日的留守儿童研讨会上,当“让孩子随父母进城”这个意见被提出时,观众席上有好几人惊呼:“流动儿童更惨!”
一位从事流动儿童服务的公益组织人士表示,自己深切感受到,最近两年来在一线省市,尤其在北京,流动儿童入学面临的问题有多大。“我不建议让留守儿童变成流动儿童,其实对孩子来说,这两个状态都不是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