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教育质量下的农村学子升学率自然不高,能考上名校也就难上加难,若没有定向招生的政策倾斜,寒门子弟难上名校的状况就始终难以突破。
■堂吉伟德
毕业于曲靖市会泽县第一中学的鲍志华,2013年高考,鲍志华考出了705分(含20分加分)的好成绩,最终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大一时需要进行幻灯片展示,对于从小学就开始制作幻灯片的同学来说一点儿不费劲,可我连幻灯片是什么都不知道。”鲍志华说,“感觉很多东西都要从零学起。”(《工人日报》8月21日)
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有多大?宏观来看,有公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至今,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只占一成左右;微观来看,当城市孩子正在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度时,而农村孩子特别是山村孩子,连电影都没有看过,更不知幻灯片为何物,综合素养存在巨大差距。
而在封闭的农村与山区,孩子们既没见过也没有听过的事情实在太多。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孩子对书本以外的东西接触得少之又少。他们既没有上网的条件,也没有看电影的机会,更难以接触书本以外的事物,至于品尝红酒、在歌厅唱歌等,更是无以企及。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种差距?在笔者看来,直接原因是师资。我国乡村教师数量庞大,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城乡发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条件不便、学校办学条件欠账多等因素影响,乡村教师队伍面临职业吸引力不强、补充渠道不畅、优质资源配置不足、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不高等突出问题,制约了乡村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很多地方的教师能力弱,小学毕业的教师教小学,初中毕业的教师教初中的现象比较普遍。那些正规院校毕业的师范生不愿作乡村教师,有些人即便短暂停留,也会想着法子离开。
教师是教育资源最基础和最重要的部分,支撑名校的不是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而是一批优质的教师队伍。一所学校的硬件设施再好,若没有一批优秀的教师,也很难称得上名校。城乡教育的最大差距在教师,最大的失衡也在教师。因而,要解决城乡教育失衡问题,必须啃下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这一瓶颈性制约因素,让乡村教师先优质起来,至少不与城市教师的差距过大。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指出,乡村教师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工资收入低,待遇保障差,很多乡村教师工资水平与城镇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工作负荷重,压力大,很多老师身兼数职,加上留守儿童多,管理更为困难;三是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整体素质偏低。在农村学校实施“包班制”和教师“白天教书,晚上打工”的现实下,农村学子不知幻灯片为何物也就不足为奇了。低教育质量下的农村学子升学率自然不高,能考上名校也就难上加难,若没有定向招生的政策倾斜,寒门子弟难上名校的状况就始终难以突破。问题在于,“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只能改变一部分人的境遇,要让乡村教育的整体质量得到提高,依然任重道远。当然,这样的现实很难在短期内彻底转变,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越是面对困难的现状,越要相信个人奋斗的价值,相信“知识改变命运”。怨天尤人、自暴自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在笔者看来,“不知幻灯片”背后体现出来的教育鸿沟需要用政策填平,并把解决乡村教师问题作为落脚点。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到乡村学校任教,带动和促进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今年教师节主题确定为聚焦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也释放出重视和关注乡村教师的积极信号,期待这是一个良好的开始,让乡村教师和乡村教育都能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作者系职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