戮力同心促公平——2013年我国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述评
2013年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自2013年5月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启动以来,全国已有293个县(市、区)通过国家教育督导部门的评估认定。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中已有2万多个教学点使用了教育信息化设备。2013年11月下旬,教育部出台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的意见……
机制推动、手段创新、重点突破,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机制推动:启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
2013年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在江苏张家港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对张家港、常熟、太仓三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认定。由此,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正式启动。
这项评估认定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评估标准和验收办法,使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尺可量、有度可衡、有的放矢,堪称是“两基”国检后义务教育领域又一里程碑式的国家级“大考”。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称其“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事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当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还得依靠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强力推动。在实践中,各地也创造出许多推动均衡发展的新经验、新做法。比如,成都市教育局通过加快教育“圈层融合”,推行“委托管理”和“名校领办”,用城区名校的示范作用,帮助农村薄弱学校提升其管理教学水平,给郊区学校树立榜样,从而使全市城乡教育形态发生了巨变,特别是县域内、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化水平大大提升。
再比如,山西晋中通过将示范高中的招生名额全部分配到普通初中、建立稳定的城乡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等举措,并持续着力推动,在全国较早实现了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还有,如北京市东城区探索出“一长兼两校”经验,广东惠州通过“校长教师硬性交流、骨干教师县(镇)管校用”等推动城乡一体联动发展,江苏张家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全市100%的义务教育学校建成苏州市教育现代化学校,等等。这些地方经过强力推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后,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93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通过国家教育督导部门的评估认定。
手段创新:通过教育信息化促均衡发展
当然,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其中最突出的瓶颈问题是,如何提升全国6万多个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
对于这个问题,教育部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最终将目光投向教育信息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城乡教学资源共享,推动城乡教师网上教研,从而有效提升了乡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极大地推动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以安徽省芜湖市繁昌县孙村镇梅冲教学点为例,这个只有一、二年级共14名学生的教学点,自2013年5月用上“在线课堂”后,可以将县城或中心校教师的授课现场向教学点直播,并实现传统课堂的师生互动。
安徽省现有3699个教学点,其中已有2574个像梅冲这样的教学点实现了数字资源的覆盖。截至2013年,全国6万多个教学点中,已有2万多个教学点使用了教育信息化设备和资源开展教学。
2013年,除了全国大范围的学校信息化硬件配置,还有大规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升。11月6日,教育部决定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到2017年底完成全国1000多万所中小学(含幼儿园)教师新一轮提升培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在深圳,全市公办中小学校100%建成了校园网和多媒体网络课室、课堂上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即时完成批阅、网络课堂上超过万节的优质课例让全市学生共享。河南4年来累计投入13亿元,建设多媒体教室9.1万个,为4522个农村教学点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数字资源;浙江省到2014年年底,将建成100个微课程和1000个微课资源……
我们欣喜地看到,面向全国的教育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已初步形成,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各类学校已不同程度地建有校园网,并以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信息终端正逐步进入农村学校。
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还面临诸多的困难和挑战。例如,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尚未形成;基础设施有待普及和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等等。
重点突破:推动校长教师县域均衡配置
2013年12月3日,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关于大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相关政策举措的全方位组合拳,并立足“底部攻坚”,将村小、教学点的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政策突破的重点。
此前,全国不少地方都在推动实施城乡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制度,但由于教师居住地、工作及生活等现实情况,各地在实施这项制度中也存在不少困难。因此,有效实施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教育部门的顶层设计。
2013年以来,从中央到教育部,再到地方,均统一思想,以实际行动下决心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作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2013年11月19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介绍,教育部将会同相关部委出台措施,力争用3至5年时间实现县域内教师校长交流的制度化、常态化,出台优惠政策,吸引鼓励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工作或任教,建立“县管校用”的义务教育教师管理制度,使教师由“学校人”变成“系统人”等,为校长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提供制度保障。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教师流动的相关政策,从定期流动、支教、对口支援、教育联盟、走教、送教下乡、优质教师资源辐射等方面对推进校长教师交流工作进行积极探索,一些地方甚至进行了第二轮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并在机制上进行完善。
从2011年开始,北京市密云县启动第二轮城乡教师交流工作。这一轮交流在制度设计上更加科学,交流教师从“不带关系”到“带关系”,交流方式从单一模式到多种模式,增加了学科指导、兼职交流和对口交流等形式,更加注重交流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期待更多的地区能像密云这样,因地制宜出台政策为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提供平台;我们期待更多优秀教师主动加入交流队伍,帮助农村校和城市薄弱学校尽快提高办学水平,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