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8日,“青杠树下”耕读会(学科交叉与思想前沿系列)第一季第3讲在线顺利举行,本期耕读会邀请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叶敬忠作“《江村经济》何以著名——费孝通对中国农政转型道路的早期探寻”报告。邀请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张乐天教授,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系博士生导师潘璐教授作与谈人。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涛教授主持。
叶敬忠教授首先由Agrarian problems这个单词的中文译版与英文译版的差异展开,指出《江村经济》实则回应和对话的重大主题是农政问题(Agrarian problems),而非土地问题(Land problem)。他介绍了农政问题的概念与内涵,阐述了卡尔·考茨基的理论贡献和《农政问题》的重大影响,深入剖析了《江村经济》中关于中国农政问题与农政转型的路径,并回应了马克思主义农政问题与农政转型的生计视角,由此得出《江村经济》何以著名的全新解释。
与谈人张乐天教授认为,如何从本土的故事回应中国社会本身,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他提出评价一本著作的学术贡献要从两个维度去展开:一看是否提出了时代和社会中真正重要的问题,二看其学术渊源。张乐天教授主张对中国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应该到田野中去,从中国社会生活的实践出发,去概括总结关于中国发展的理论。
与谈人潘璐教授进一步阐述了陈翰笙学术思想中所蕴含的农政研究问题。与叶敬忠教授认为费孝通先生的研究属于生计框架立场不同,她认为费老的研究更应属实体主义,并深入阐释了其缘由。同时,她以自身阅读经历,重点阐释在阅读经典文献时要格外重视永恒的精神内核,即实现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交融,使经典能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价值。
叶敬忠教授对两位与谈人的观点做出回应,并就与会人提出的“如何深入阅读英文原著?”“留守儿童“关爱”概念”以及“农政问题与‘三农问题’的本质”等问题给予全面深入解答。
“青杠树下”耕读会依托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高水平学术交流基金项目,由东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处、东北师范大学中国农村教育发展研究院、东北师范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中国农村教育评论》编辑部共同主办。本期叶敬忠教授通过分享对《江村经济》的思考和研究,系统阐述了做好研究、做好学问的有效途径,对广大青年学者深耕笃学予以深刻启迪。
撰稿:谭卓